设序科技 × 瑞松科技:打造 “AI + 工业” 汽车焊装出图行业标杆,赋能装备制造升级

2025-11-21

近日,设序科技与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松科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作为核心技术提供方,设序科技将依托AI+工业的技术优势,为瑞松科技定制汽车焊装线智能出图解决方案,助力其构建更高效、更标准化的出图能力,加速汽车装备研发落地。


设序科技签约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1

合作背景:汽车焊装进入“提效与标准化”的关键窗口期


在汽车制造的全链条中,焊装线设计始终是“重负荷模块”。因其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庞大,各类夹具与定位工装在制造前又高度依赖准确的二维图纸作为生产依据,使得设计环节工作量一直高居不下。据行业统计,焊装线的设计环节占项目总周期的70%以上,其中二维图纸绘制是最主要的耗时项。


而在汽车行业加速迈入“多车型混线生产”与“车型快速迭代”的当下,对焊装线研发交付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人工出图模式却深陷瓶颈:三维数模到二维图纸的转换流程冗长,需要工程师手动投图、布局、标注等大量工作,更因工程师的经验参差不齐,易出现标准不统一、关键参数遗漏等质量风险,影响制造精度与整体交付周期。


瑞松科技作为国内汽车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长期承担多家主机厂的白车身焊装线规划与交付任务,多项目并行的业务压力已让传统的人工出图模式难以匹配多变的业务节奏。


与此同时,设序科技在工业图纸智能生成已具备成熟能力——不仅深度服务百余家汽车装备制造企业,更在长期实践中沉淀了覆盖多车型、多工艺场景的实战经验。正因双方“技术能力与业务需求”的精准契合,设序科技将进一步释放AI+工业的技术积累优势,与瑞松科技共同推动汽车装备研发设计的智能化升级。


02

合作方案:以闪设2D Agent为核心,构建多场景智能出图能力


设序科技将以闪设2D Agent为技术底座,为瑞松科技定制交付智能出图平台——平台以汽车白车身焊装线为核心场景,同时覆盖汽车零部件、非标设备、重工装备等领域,核心能力将重点围绕以下方向构建:


1、定制化训练:打造专属的AI出图模型


首先,对瑞松科技沉淀的历史3D数模、2D图纸等数据资产进行结构化处理与参数化表达,再通过数据标注平台构建高质量数据集来迭代AI模型。未来,“升级”后的闪设2D Agent将具备“全链路自动化判断能力”:可自动判断零件类型,匹配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等关键信息,自动识别零件装配关系及精加工面,最终实现准确的图纸生成。为瑞松科技搭建“低冗余、高效率”的出图体系奠定技术基础。


基于历史数据的企业专属AI模型构建闭环

2、一键式生成:出图效率提升数倍


平台落地后,瑞松科技工程师仅需上传3D数模即可一键批量自动生成焊接图、下料图、孔位图、零件图、装配图及BOM清单。包括自动生成视图、图框,自动填写标题栏,自动标注孔、倒角、精加工面、下料尺寸等关键信息,最终导出符合瑞松科技标准的DWG、DXF、CATDrawing等格式图纸。整体交付能力有望实现量级提升,单人单日可产出上百张图纸,效率提升数倍。


闪设2D Agent智能出图平台

点击蓝字 申请使用


3、知识沉淀复用:构建安全可控的设计资产闭环​


平台将部署在瑞松科技的本地服务器,不仅能最大程度保障项目涉及的标准文件、设计规范等核心资源的安全性与可控性,还能在承接新项目时“快速调用资源、高效输出图纸”。更关键的是,随着平台的深入应用,新产生的数据还可继续用于迭代算法,最终让后续输出图纸的内容精度与风格呈现与瑞松科技的设计规范与预期更加匹配,形成“数据沉淀—复用—迭代优化”的良性闭环,实现智能出图的可持续化更新。


基于工业机理的强化学习

03

未来预期:打造行业级效率及质量标杆


AI驱动的自动化出图将为瑞松科技带来多维度价值突破:一方面,它能大幅提升工程师出图效率,加快项目交付节奏。另一方面,瑞松科技也将逐步建立高度标准化、统一化的出图体系,实现更一致的图纸风格、更稳定的质量管理。工程师也将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转而将精力聚焦于焊装线结构优化、工艺创新等更高价值的设计环节。


未来,这一合作成果不仅将成为瑞松科技应对汽车行业快速迭代、多项目并行的核心竞争力,更将打造汽车装备领域“AI+工业”的标杆范式,为更多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数字化升级方案。


关于伙伴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松科技”)是一家业务涵盖机器人、AI机器视觉、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柔性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瑞松科技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瑞松科技,股票代码:688090。

瑞松科技坚持以“技术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在各工业领域从事机器人、工业软件、关键部件、工艺方案、工业服务等业务活动,获取过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成果,并服务国内外高端制造业用户。客户广泛覆盖汽车、新能源、3C电子、半导体、机械重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船舶等多个领域。


撰写:市场部 万志永